智能交通管理,苏州有智慧“双核”
10月17日,苏州机动车保有量突破500万辆大关,合计达5000456辆,居全省之首,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位列第四。统计显示,苏州市区汽车保有量达2138745辆,县市汽车保有量2786951辆。与此同时,由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、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等多家权威机构共同发布的《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分析报告》显示,苏州交通健康指数在全国汽车保有量超400万辆的8个城市中位列第一,甚至优于其他汽车保有量300万至400万辆的城市。
一座服务人口达1600万、机动车保有量达500万辆的城市,如何面对交通拥堵这一中外普遍的“城市病”?如何创新性处理车与路、人与车的关系?又如何让市民享有繁华而不拥堵、匆忙而不急切的出行体验?
人体结构的运作,全依赖于大脑的指挥,同样,城市交通体系也有自己的“大脑”,在苏州,交通管理的“大脑”是双核的。

苏州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中心(苏州市交通运输局供图)
两个“大脑”指挥“交通交响曲”
在苏州,交通信号优化系统与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中心就像“看不见的两个大脑”,扮演着“城市交通交响曲”指挥家的角色,调度指挥着这座城市的交通整体运行,保障各类交通能够高效安全地运转。
在智能化交通管理中,苏州公安建立“互联网+”信号优化机制,通过“雁阵式”智慧交通信号优化系统,对全市7200余个路口开展信号精细化配时,重点路口平均设置10套以上信号配时方案,确保信号配时匹配交通流动态变化。大力推进绿波带设置,全市绿波覆盖率达41.20%,人民路、干将路等主干道基本实现全覆盖。大力推广“合乘”“可变”“潮汐”等车道组织管理手段,优化道路资源时空配置,新增“可变”“潮汐”车道86条,有效提升路口通行效率。
目前苏州市积极整合街道社区交通、城管、志愿者等力量,创新发展基层网格化治理、包责化创建的模式,在市区划分395个网格,每个网格实行“1+3+N”力量配置,创建文明交通是网格的重要工作之一,高频开展突出交通违法整治行动。全市机动车守法率达到98%以上,行人和非机动车守法率达到95%以上。
2021年1月12日,苏州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中心(TOCC)正式揭牌成立,率先成为全省首家实体化运作的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中心。苏州水陆交通领域24小时的一举一动,都在苏州交通“大脑”的掌控中。基于“日常监管、应急处置、数据分析、信息服务”四大职能,TOCC对交通运输行业重点领域进行动态监管。通过与公安、旅游、环保、气象、市容市政等部门的协同合作,TOCC在各方数据共享的基础上,建立起陆上“一路三方”“一车三方”,水上“1+N”的联动联勤监管模式,有效提升了全市交通运输网络的监管和智能调度水平。同时,通过对“两客一危”、出租车、公交车、轨道交通、有轨电车等运行数据的实时监管和合成分析,TOCC还可实时掌握公共交通运行状态,科学应对大客流等,有效保障全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。
512TB视频存量,4200万条卫星定位数据,这是TOCC平均每天产生的数据量。利用TOCC数据平台,可以统计分析苏州交通路网运行情况,涉及交通量、车速、拥挤度、客货车占比情况、收费站及进出省界通道的车流量等。基于数据分析结果,相关部门便可对反复观测到的拥挤路段,有针对性地加大巡查力度,制定长效管理措施,以消除安全隐患,提升出行体验。
作为全市交通的应急总指挥,TOCC对行业内突发事件进行统一调度处置,以路网事件为例,在“大脑”的指挥下,苏州交通部门可及时指挥调度附近的执法人员、应急队伍赶赴现场进行处置和救援。
今年以来,TOCC共接报处置各类路网事件近1.5万起,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以及交通畅行。

护航道路安全通畅(苏州警方供图)
24条古城区单行线提升通行率
苏州交通很精细的一面是优化单向通行。治堵,既要为“大动脉”活血,又要为“毛细血管”通络,考验的是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。目前,苏州古城区占地面积14.2平方公里,道路总里程131.1公里,古城路网中主干道仅有人民路、干将路,支小路、街巷占比高达75.1%,区内党政机关、三甲医院、中小学校、热门景区集聚,路幅狭窄且工程改造空间不足,交通疏解能力差,整体交通压力大。
9月7日,苏州公安交警部门发布了《关于姑苏区古城内部分区域、路段拟实施单向交通组织的征求意见稿》,对桃花坞片区、拙政园片区、吉庆街片区、盘门片区等4个区域12条道路拟实行单向微循环交通组织,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意见。在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,公安交警部门进一步完善优化了单向微循环方案,自2022年9月19日起,对西大街—吉庆街、学士街—百花洲等条件完备的8条道路,首先实行了单向微循环交通组织。新苏师范小学在校学生约1300人,平时家长接送车辆有三四百辆。实行单向通行措施后,送学车辆可以直接开过来,在护学志愿者帮助下快速接出学生,家长车辆几乎不用多停留,大大缓解了以往的交通拥堵。
在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,公安交警部门进一步完善优化了单向微循环方案,决定从9月19日开始,姑苏区西大街—吉庆街、学士街—百花洲、新桥巷、侍其巷等8条道路实行单向微循环通行,治堵通畅,为古城交通“活血通络”;9月26日起,拙政园片区的娄齐路、百家巷、北园路、东大街、大唐家巷5条道路,作为第二批单向交通微循环组织道路实行全天单行。根据计划,自9月30日起,大公园片区的五卅路、民治路、公园路、平桥直街、乌鹊桥路等实行单向组织微循环;在第四批道路中,皮市街、桃花坞大街、东中市、元和路、草桥弄、枫桥路6条道路也已全天单向通行。
近日,苏州公安交管部门委托第三方评估验证:姑苏区西北片区、景德路(苏大附儿院)实行机动车单行后,车辆延误指数及停车次数均大幅下降,机动车平均速度提升31.76%。
据了解,本次苏州公安交管部门一体化推进的古城单向交通微循环,已形成24条单行线,今年年内还将新增7条单行线。匹配单行线设置,创新布设分散式停车泊位2163个,同时会同城管等部门大力推动电子停车收费改造、差异停车收费和停车错时共享,缓解古城停车矛盾。实施单行后,片区通行效率早晚高峰平均提升约25%,平峰提升约10%。
175条定制公交线路精准满足市民出行需求
定制公交是苏州交通深受欢迎的一面。车多,却不堵。得益于苏州一方面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,一方面向市民大力引导“绿色出行”,越来越多的苏城老百姓也爱上了公共交通出行。
根据交管部门统计,2021年,苏州市区日均城市客运量224.3万人次,较2020年增加40.1万人次,增幅为21.8%。市区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中,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城市客运总量的比重达49.3%,常规公交客运量占比44.2%,有轨电车客运量占比0.7%。截至2021年末,市区共有公交线路627条,线路里程10705公里,市区公交线网平均长度为17.1公里。
2020年4月,在苏州交通运输部门的指导下,巴士管家与吴中公交开行首条定制公交试点线路,开启了苏州公交运营的新模式。巴士管家运营总监金鸷介绍,定制公交的一大特点是灵活,可应乘客需求及时调整,截至10月17日,巴士管家已累计开行定制公交线路76条,其中今年新开12条,目前仍在运营34条,累计服务乘客85.6万人次。因地制宜推出的古城区社区巴士又是一大亮点。目前,苏州已开行社区巴士50余条,可与轨道交通、干线公交无缝衔接,同站换乘,并能有效串联社区、商圈、医院、学校与干线公交、轨交站点。尽管古城区道路资源紧张,主干道仍然实现公交专用道100%全覆盖。据统计,每天早晚高峰时段,古城区的公交车平均运营车速为20.03公里/小时,高于同时段道路平均车速18.8公里/小时。
随着定制公交的兴起,市民乘客“打公交”去上班、上学、医院、购物……逐步成为一种新的公交出行方式。据苏州市交通运输局统计,截至今年9月,苏州公交已推出定制公交、通学专线、公交进小区专线、助农专线、生活购物线等175条特色定制公交线路。这些定制公交的推出,既可以更加精准地满足市民乘客日常出行需求,还可以直接减少大量私家车上路,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通勤效率。
苏州自2017年起开始为各学校制定了专属线路组织运营,提供“点对点”式直达服务。截至目前,苏州共在市区范围内开通各类校园定制公交专线54条,服务范围覆盖7所幼儿园、23所小学、28所中学和4所高职院校,日均服务学生近4.5万人次,累计服务学生超过2600万人次。

娄江快速路星明街立交段
“双快系统”助力打造45分钟市域交通圈
苏州交通最具格局的一面,是依托轨道交通与高快速路打造市域45分钟交通圈。
“城市在变‘大’,但是去哪儿都更‘近’了。”家住园区湖西中央公园附近的张女士,这样形容自己的出行体验。这样的“近”并非空间距离,而是出行更便捷了,用时也缩短了。她出门即可从星明街开上快速路,可从娄江快速路一路高架穿过古城区北上相城,也可从东环路高架一路南下前往太湖新城,还可通过北环向西直达狮山商圈,时间都不超过半小时。张女士说,苏州四通八达的快速路网,让她逐渐实现了“出行自由”。
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介绍,苏州根据自身城市特点,科学布局城市路网。自2000年左右苏州率先启动快速路规划建设,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建成快速路400余公里,市区建成道路7000余公里,相比起2012年底时市区建成道路不足3000公里,十年间翻了两倍多。路网密度不断提升,有效支撑了城市交通体系的发展,有效减轻了机动化交通快速发展带来的交通压力。
在2021年发布的《苏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-2035)》中,特别提到“完善交通体系,提升枢纽城市功能”,苏州将完善市域交通体系,依托轨道交通和高快速路“双快系统”强化市域连通能力,打造45分钟市域交通圈,时间目标是苏州主城区与昆山、太仓、常熟、张家港主要功能中心45分钟可达。
苏州到常熟,G524快速路连通常熟三环和苏州快速路正在加快推进,通车后从常熟市区开往苏州市区时间将缩短至30分钟。广济路北延打通了苏州主城区、相城区与常熟西部片区之间的断头路。
苏州到张家港,随着苏虞张公路的快速化改造完成,也为两地通勤节省了宝贵时间,大幅提升两地的通达时效。
目前,苏州交通运输部门正在研究昆山到太仓的高快速通道建设方案,做好与苏锡常城际铁路、S1支线等铁路、轨道的衔接,今后市民乘坐S1号线,不仅可以便捷前往昆山,还能快速抵达太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