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科学规范信息指引”有关问题探讨

发布:小编 浏览:

“科学规范信息指引”有关问题探讨(图1)


编者按: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进步,道路交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。地区车辆发展、交通组织形态、居民的交通出行方式也随之发生新变化,呈现新趋势、新挑战。如何在复杂条件下寻求交管治理新发展呢?赛文交通网通过直播形式,举办了公路交通安全治理与设施精细化探索的线上研讨会,会议积极探索创新,努力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水平。


会上四川路桥交通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耕作出主题为《“科学规范信息指引”有关问题探讨》的报告,他将结合《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方案》中的“科学规范信息指引”内容,梳理高速公路标志标线存在的一些问题,探讨其中的症状与原因,并提出对策。
01
科学指引

1.出口变道事故


1)  症状与原因

  •  症状:突然变道;
  •  原因:在错误的时间位于错误的车道;
  •  追根溯源:发生事故←位于错误车道←没看清路侧标志←道路过宽;


2.人因(人机工程学)
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目标,如一个椅子,它的角度尺寸怎么样才符合人的生理结构,能够让人更舒适工作效率更高。在交通工程领域,一般人都可能会犯错的场景,理解为是道路或者设施有问题。
1)  知觉的特性


  •  知觉恒常性:


不管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怎样变化,人的知觉映象仍然保持一定的恒定性。例如每一块地砖因为角度不同,距离不同,实际上它在人的视网膜的投影大小形状都不一样,但我们知道它一样,并且随着人在地板上走动角度的变化,距离的变化,每一块地砖的形状大小都在不断的变化,但是我们知道它不变。
结论:视知觉并不是物体在人类视网膜上投影的直接结果,和计算机视觉一样,也是经过某种运算后的结论。
“科学规范信息指引”有关问题探讨(图2)


  •  错觉


艾姆斯房间:若两个身高完全一样的人站在房间的左边和右边,竟然会产生高度差距明显的错觉属于“大小恒常错觉”的应用。

结论:错觉是人类视觉的对抗样本,错觉与知觉是相同运算的结果。错觉并不是观察者犯错了,而是因为房间本身不正常,是各种畸形因素组合在一起的结果。

“科学规范信息指引”有关问题探讨(图3)


2)  弯坡组合与错觉


叠加在水平线上的凹型曲线,会使得水平曲线的视在半径大于实际半径。弯坡组合的水平曲线看起来会比实际更缓和,因此驾驶员选择的入弯速度和实际半径相适应的速度对比会更快,易加大安全风险。


  • 从人因视角看限速:速度是由人看见的实际因素决定的,若看见弯道缓和,则车速会不知不觉提高,可能增加驾驶风险。

  •  从人因视角看原因与责任:不能因为设了实线,车主还要变道就不关道路或者设施的事,只要这段路是事故多发的,一定是道路或者设施有问题。


3)  违章多发段

“科学规范信息指引”有关问题探讨(图4)

速度超过40km/h确有事故隐患:必须整改→整改方向:因为是视觉信息诱导开快,应该整改信息,例如改变弯坡组合、缩减这个车道宽度、稳静化等。

60km/h速度过弯没问题:提高限速到60km/h。
4)  命令式指引
命令式信息不是科学指引,这种信息通常都是直接针对症状的。针对症状:速度高不安全→设置限速标志;变道不安全→设置实线禁止变道。
科学指引:聚焦消除问题的根源,而不是用命令去对抗人性。上述半径错觉是一种客观的存在,并不是驾驶员在犯错。
5)  科学引导——以广台高速路段43公里200米路段为例

路段概况:广台高速路段43公里200米路段“电子警察”抓拍设备于2020年3月18日启用,截至今年4月1日,累计抓拍交通违法行为184373宗。违法行为多为大车跨越实线,此处是典型的违章多发段。

“科学规范信息指引”有关问题探讨(图5)

整改前:在分流点之前的500米,标志指示往江门方向的车辆靠最左侧的车道行驶。从分流点标线来看,给江门方向给了一个车道,从违章的角度,只要按照指示,最左面的车道不会违章,但是设置不合理,标志指引不明晰。


整改方案:在该处实现的右侧画虚线,取消了禁止变道的“命令”;在距离2km的地方开始,增加路面指引。
对比:根据统一交通控制设施手册(MUTCD),类似路段的整改会引导车辆提前进入适当的车道;加粗点状标线对比:场景决定设置。
“科学规范信息指引”有关问题探讨(图6)
02
规范指引

1.关于驾驶员预期的一些结论
1)   驾驶员并不总是等到事情发生之后才开始反应。而是按照行驶过程中接收的信息,根据之前的经验,对“预期”的情况,提前做好反应的准备。
2)   驾驶员预期是通过培训和经验形成的。以相同方式不断重复的“场景”,以及对这些“场景”的成功响应,会成为经验存入驾驶员的记忆。
3)   驾驶员通常会认为他们面对的都是标准状况(standardsituations) 。并总是倾向于根据标准状况来应对常见的“信息”和“事件”。
4)   是否符合预期,会影响并改变驾驶员反应的速度和性质。这种影响同样也有正反两面。符合预期的情形有助于驾驶员快速、正确的响应。而不符合预期的情形则会使驾驶员遭遇困难、带来风险。
5)   对于不符合驾驶员预期的场景,可以通过交通控制设施(如标志标线),来“重塑”驾驶员预期,以降低风险。
6)   标准场景比非标准场景更有容错性,应该尽量避免畸形设置。
2.规范指引的统一性
驾驶员所预期的“标准状况”,本质上就要求标志标线等控制设施必须规范,指引具有一致性。
MUTCD对统一性的定义:采用标准设施本身并不能构成“统一性”;统一性要求对相同的场景采用相同的设置。


  •  举例说明

“科学规范信息指引”有关问题探讨(图7)

对比上下两行,同样是相同的指示,如果用在了不常用的场景,为什么更容易使驾驶员驾驶出错?实际上下两列一一对应的标志表示的含义在十字路口是完全一样的。

人因视角:易出错就应该理解为设置有问题,基于统一性的角度,含义一样就应该使用相同的标志,相同的场景必须采用相同的设置。
1)  统一性:场景的区分
不同的场景:出口相对于“正常”路段;左侧出口相对于“正常”出口。
场景的区分:驾驶脚本的异同;设施是构成场景的一部分,甚至是标识。
重塑场景:要有辨识度,需要和“标准状况”有明显的区别,才能够被识别成不同的场景。
“科学规范信息指引”有关问题探讨(图8)


  • 以左侧出口为例


视觉标识:左转箭头位于左侧,更加明显;增加“左”字提示,MUTCD则将左侧标黄,更为显眼。
要尽量避免艾姆斯房间,左侧出口违反多项预期,右侧出口才符合人的直觉。
2)  常见场景


  •  常规出口布局

“科学规范信息指引”有关问题探讨(图9)


车道规则:右侧车道既以直行,又可以出口;其余车道只能直行。


脚本:直行车辆可以选择任何一条车道。出口车辆需要提前转移到最右侧车道,并在行动点再变道到减速车道。

  • 常规出口标志比较


“科学规范信息指引”有关问题探讨(图10)


GB5768:从出口预告到实际行动点一直设置斜向上箭头。


MUTCD:出口预告标志没有斜向上箭头。只有在“行动点”出口方向标志有斜向上箭头。
核心区别:MUTCD只是场景之一,GB5768则没有区别场景。


  • 离线车道出口和常规出口布局脚本差异


“科学规范信息指引”有关问题探讨(图11)


常规出口布局(基准):直行车辆可以选择任何一条车道,出口车辆需要转移到最右侧车道,以便在行动点向减速车道变道。


离线车道出口布局:直行车辆需要离开最右侧车道,出口车辆需要转移到最右侧车道,保持车道即可。


  • 离线车道比较



“科学规范信息指引”有关问题探讨(图12)
GB5768:标志设置较为常规化,并未区分,驾驶员不知道前方的情况,按照预期执行,直到看到分流点,此时易造成紧急变道、紧急刹车。
MUTCD:通过一个很明显的仅限出口的标识完全和离线车道捆绑在一起,离线车道必须用此标识,驾驶员一看到此标识就认知到是离线车道的脚本会提前准备;底部黄色区域提示,提示明显容易观察到;粗的点状线明确划分直行和出口车道。
3.规范指引的相关结论
1)  规范的核心是统一性
✓ 统一性不仅是使用标准设施;
✓ 对相同的场景采用相同的设置,才能作为视觉标识。
2)  不同的场景需要分拆归类
✓ 对于驾驶脚本不同的场景,不能作为个案处理;
✓ 对于与常规布局不同的出口,应该分别归类,并建立相应的概念体系。比如左侧出口、离线车道、合用车道、多车道出口、多出口立交;
✓ 不同的场景应该采用不同的设置,才能有所区分。
03
精细化

1.细化和精细化
细化的情形:


  • 个案处理:虽然是“对”的,是细化不是精细化,违反“统一性”原则,无法响应“驾驶员预期”;

  •  直接响应:只能消除此地的投诉和疑问,要解决实质问题;

  •  细节罗列:信息过载,违反人因,信息负荷与驾驶负荷一样,都有极限。


2.精细化的例子
1)  例子①——出口指引
“科学规范信息指引”有关问题探讨(图13)


出口预告标志:距离2公里、1公里、500米时开始出口预告,预告到行动点的距离还有多远。


行动点标志:严格说不是出口预告标志,而是告知变道行动点到了。
2)  例子②——多出口立交

“科学规范信息指引”有关问题探讨(图14)

征求意见稿:跟常规的设置一样,是一个编号。按常规预计,因为指示标志是一样的,但行驶到行动点才看到有出口,不知是否变道,这是完全出乎预期的。


MUTCD:在两英里时明确指示有AB两个出口,驾驶员在两英里时已有准备,知悉有两个出口。
3.小结
1)  科学化的要点是“人因”


✓ 摒弃命令思维:不能放过病因,只治理“症状”;更不能明明是感冒了,却禁止“发烧”;

✓ 正视人因视角:信息指引“讲对了”是不够的,要“讲清”“讲懂”,让驾驶人做对;

✓ 重视违章多发段:要充分认识到,违章多发段与事故多发段一样,一定是道路或者设施有问题;

✓ 避免畸形设置,避免艾姆斯小屋;

✓ 在出入口,引导车辆提前进入合适的车道非常重要。


2)  规范化的核心是统一性


✓ 相同的场景采用相同的设置,才能够“标识”场景,响应驾驶员预期;

✓ 驾驶脚本不同的场景,不能个案处理,需要进行规范并建立相应的概念;

✓ Uniform是制服,而不是时装。应该也只能在尺码上进行调整,适应不同体型。那种在花色、款式、图案上进行随意改变的所谓创新,在本质上违背了交通控制设施的“统一性”要求。


3)   精细化是指细节的科学化和规范化


✓ 精细化不是细节的罗列;

✓ 科学化、规范化和精细化,都首先是标准规范本身的科学化、规范化和精细化。